“遂宁经开区进入全国百强经开区了!”
今年3月,一条关于遂宁经开区的消息在四川省内多个主流媒体被推送。对于当今面临海量信息的人们来说,这样的信息一闪而过;但是,对于经历过30年前全国经开区如雨后春笋般成立,招商引资从蓝海杀到红海的经开人而言,这个消息更像是一杯致敬人到中年的烈酒。
(相关资料图)
今天,借遂宁经开区进入全国百强经开区的机会,让我们用一种“中年人”的方式,重新聊聊那些经开区的故事。
这张经开区成立时的照片,今天看来仍能感受到当时的热情。遂宁经开区供图
01
“朝辞白帝彩云间”,诗仙李白带着愉快的心情,离开奉节白帝城东去江陵。千年之后,有个叫刘尽的女孩,离开家乡奉节,西进到四川遂宁,成为遂宁经开区的“新兵”。
2022年,刘尽通过选调成了遂宁经开区党政办的一名新人。面对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刘尽初到经开区的心情并不轻松,“我第一眼看到经开区办公楼,感觉好严肃。”
“我毕业差不多1个月就到遂宁经开区上班了。”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刘尽能做到毕业就上班,算是同学中的翘楚。但对刚毕业的她来说,刚离开学校就来到工作繁忙的遂宁经开区,着实有些难熬。
在党政办,新人刘尽要对接差不多30家不同的业务部门,每个业务部门的工作内容又各不相同。“手忙脚乱”,是刘尽对自己最初工作状态的描述。
好在工作中总会有人指点迷津。经过一年的摸爬滚打,刘尽逐渐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现在可以独立承担更重要的工作任务。这也让曾经的小学霸开始有心情来慢慢感受遂宁经开区的点点滴滴。
“和我一起来这里的选调生还有几个,我们周末会在一起煮个火锅什么的。”“我们入住的是遂宁经开区专门准备的人才公寓,住宿条件比我来之前想象的要好太多。”时间长了,刘尽慢慢喜欢上了这里,打算把在上海车企里工作的男朋友喊来,共同安居乐业,一起“顺遂安宁”。
刘尽的父亲来看望女儿时,也觉得这里不错,发展有前景,经济有希望,还动了在遂宁投资的心思。
采访快结束的时候,出现了“尴尬”一幕。被问到平时周末怎么娱乐时,刘尽说:“平时我们就去河东那边,逛逛商场、看看电影什么的。我们园区这边还没有电影院。”谁知道,话音刚落,旁边的同事就提醒到遂宁经开区也是有电影院的,刘尽才恍然想起。
刘尽的“小尴尬”,折射出遂宁经开区三十年来的发展短板:全力冲刺制造业,不可避免地导致服务业较为落后,成为继续发展的一大掣肘。
02
有短板,就要补。新人刘尽的“小尴尬”,正是遂宁经开区未来要突破的重点。
“目前,遂宁正在加速筑‘三城’、兴‘三都’,遂宁经开区也在积极推进’三区协同、三产融合’。将来的遂宁经开区,将不只有高端的工业,也有舒适的消费,还有休闲的文旅。”管委会副主任任常菊说。
漂亮的柳岸公园,告别初代经开人“先生产后生活”的模式。岳冰松摄
如果说刘尽是一名稚嫩的新兵,那任常菊就是一位成熟的老将。她在遂宁经开区工作了二十几年,已经和这里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遂宁经开区的产业发展过程,任常菊亲身经历过。“当时这片地方是城郊,说是荒凉也不夸张。披荆斩棘,日月更替。企业引进来了,厂房盖起来了,火车站建起来了,高速路修起来了……遂宁经开区逐渐成长壮大起来。对于第一批建设者来说,可以说是先生产后生活,当时我们一门心思想的就是经开区能不能为遂宁制造业发展提供突破点。”回忆起遂宁经开区过往的20多年,任常菊打开了话匣子。
1992年,遂宁经开区成立。“我们最早从动物饲料、食品饮料入手;2000年后,又把电子设备作为新增长点;现在,新能源成为发力的下一个目标……遂宁经开区一步一个脚印,从低端制造到高端生产,越走路越宽。”任常菊介绍,园区现在以电子信息为优势产业,并把握产业发展的时代脉搏跟进了新能源产业,向着高科技产业园区稳步迈进。
辉煌成果一处一处,引起回忆一幕一幕。任常菊的记忆回到30年前,想起了一路走来的各种艰难,也想起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当时,第一家到园区投资的电子企业是立泰电子,它的老总和金湾电子的老总是好朋友。后者假装成前者的司机,一起来到园区里进行投资考察。
这么一个“潜伏”行动,却给当时的遂宁经开区出了一个难题。任常菊回忆,当时园区方面也不懂电子产业厂区怎么规划,金湾电子的老总却提出:“如果你们明天能拿出方案,我就投资。”好的投资,不能流失,遂宁经开区当晚“总动员”,灯火通明做规划。第二天一早,一份合理规划就摆上了办公桌。于是,金湾电子决定投资。他们满意的,不只是这份规划的内容,更是园区方面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热情服务的态度。
达成合作意向,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园区方面组织力量,动员拆迁、平整丘陵、建设厂房……按照承诺,在规定时间内交付使用合格厂房。创业艰难百战多,是一股拼劲奠定了遂宁经开区的发展基础。
栽梧桐引来凤凰,更多俊鸟来飞翔。金湾电子入驻园区,也带来了它的相关企业和产业链上的伙伴们。一次成功的招商,引起一串链式反应,遂宁经开区电子产业布局初具规模,电子信息事业发展方兴未艾。“遂宁的电子产业,从零起步,最后干到全省第三,仅次于成都和绵阳。当时各市州经开区纷纷组织到遂宁学习,就是想把经验复制过去。”任常菊回忆起曾经的辉煌,依然难以掩饰心中的激动。
03
那个假装司机考察遂宁经开区的老总就是金湾电子的曾尚成。从他扮成司机第一次踏入经开区,距今已经超过15年了。
他记得,刚来的时候这里还是村庄。“重工业是烧砖,轻工业是弹棉花,电子工业是卖电池。”当时流行的一句玩笑话,形象地说明了处于起步阶段的园区状态。所以,遂宁决定大力支持经开区发展电子产业,意味着金湾电子等一批企业迎来了投资风口。“当时的市长带队到园区现场办公,有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效率非常高。对于我们搞企业的来讲,遂宁市政府的这种工作方法,让我们很安心。”曾尚成说。
遂宁经开区微电子产业园,曾经的全省第三,如今正酝酿着下一次征途。刘昌松摄
转型升级带来快速发展,电子产业成了遂宁经开区发展最快、拉动最强的行业。到2012年,园区已经形成5大电子公司并立的产业格局,实力在全省居于第三位。同年,遂宁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完成了它的加冠成人礼。
“连接无处不在。”这是曾尚成喜欢的一句话,说的既是电子产品,也是商业思维。现在他的主要业务,是为各种电子设备生产连接配件。从招商引资的角度讲,他也是一个连接器——被朋友引来投资,又引来了朋友的投资。生意上的连接,就像设备上的连接,有质量才有信誉,有效果才有口碑。
和金湾电子一起来到园区的企业,有的没能走得更远,有的至今巍然屹立。抚今追昔,比任常菊更接近商战一线的曾尚成有些感概。“勤于创新,谨慎创业。”这是曾尚成的发展信条。他说,企业首先要能活下去,然后才谈得上发展。
曾尚成认为,遂宁经开区能发展起来,离不开“两硬一软”——“两硬”是设施建设和贷款政策,“一软”是服务水平。饲料、食品、电子、新能源、文旅……这些年来,遂宁经开区一步步登高向上,“两硬一软”是有力支持。
虽然曾尚成主张投资要谨慎,但在该投资时他一样有魄力。前两年,全社会都被疫情困扰,投资相对疲软,他却带领企业逆势发展,取得了显著增长。他觉得,这是园区企业该有的精神,也是中国企业该有的信心。带着这种精神、这份信心,他希望能在新能源方向取得成功,争取3年内发展翻番,再造一个“金湾”。
04
时至今日,中国工业制造水平已经很高,但是利润却没有相应地提高。很多产品,明明是中国制造,但因为是贴牌生产,利润很多被外资拿走了。30岁出头的邓飞宇在深圳创业时经历过很多这样的事,现在他不想在遂宁经历同样的事情。他要把自己生产的存储设备,贴上中国自己的品牌,卖给全世界。
邓飞宇是遂宁经开区企业“和恩泰半导体”的董事长,2019年来到园区投资。他从一个“泰”字想到了泰山,想到了“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他觉得登高的魅力在于能看到更大的世界,具备更大的格局。于是,“登高者”就成了这家企业的一个产品品牌,让科技有了文化的内涵。“存储向上的能量”,这句话指出了登高者U盘的功用,也给了奋斗者鼓舞人心的力量。
“锐意进取,智慧发展。科技报国,心向中华。”这种文化观念,催生了和恩泰企业的另一个产品品牌:锐智芯。邓飞宇表示,新生的品牌虽然小,但却像初生婴儿一样元气充盈。相对于一些国外大品牌,他们不但不差,在一些方面反而有优势,比如对中小客户更了解、比如控制成本更容易等。
和老成持重的曾尚成以“活下去”为第一要务不同,年轻的邓飞宇更体现出一种敢打敢拼、时不我待的精气神。
31万平方米的园区,才装修使用了6万平方米;计划用工5000人,现在才达到2000人;原计划考虑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现在考虑转向香港上市……邓飞宇和他的团队,有很多空间要扩展,有很多目标要追求。意气风发写在他们的脸上,朝气蓬勃体现在他们的身上。他们是经开区的一个缩影,而经开区则是遂宁的一个缩影。
“如果你发现国外品牌降价了,那可能是因为有我们在。”邓飞宇的话,让人想起“豪气干云”这个成语。事实上,在各个产业领域,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这样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些转变,有着各地经济开发区的积极贡献。
北冥有鲲,化而为鹏。大翼千里,飞腾在宇。庄子的这种描述,形容遂宁经开区三十年的风雨兼程也很恰当。如今,遂宁经开区直面遂潼一体化和中国锂电之都的战略机遇,前方的路虽然坎坷,但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期待遂宁经开区谱写下一个发展故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