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史学,小人物,大历史
史书跟小说不同,往往以王侯将相为主角。《长安的荔枝》虽为小说,但作者借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借一个小小荔枝使的眼去看大唐盛世和危机,跟《显微镜下的大明》是一种风格。(具体怎么看个看法可以看上一篇文章)
戳中打工人的心
【资料图】
因为写的是小人物,所以我们看到了历史千年变化,但是社畜面临的困境却没啥变化,直戳打工人的内心。
李善德这个小小的九品官,被同僚坑了个荔枝使的职务,被地方官欺压,周旋于朝廷各部门之间,被权贵打压等等。这些不正是现代社畜的境遇嘛,读者看了,肯定深有同感。
但是李善德这个老实人在被逼无奈之时,也能刚起来!比如:
“荔枝使这个差事,是万难办成的,回长安也是个死。要么你让我最后这几个月活得痛快些,咱们相安无事;要么……我多少也能溅节帅身上一点污秽。”
爽啊!
这不正是咱们打工人最想干的事嘛!
行文不拖拉,节奏紧张
接到敕令出发岭南找荔枝、寻转运办法第一次试验第二次试验第三次试验在朝中为最后一搏周旋,得杨国忠信任回岭南,筹备最后一次运输事宜解决最后一次运输的更重临时性问题成功运回荔枝,和杨国忠辩论得高力士帮助流放岭南安史之乱。
环环相扣,没有一句废话,节奏紧张但细节饱满。
细节铺陈到位
一幅《荔枝鲜转运舆图》,让读者参与感十足。方便读者可以边看书边研究几次试验路线,更为感兴趣者还可以先行研究最佳路线。
除此之外,荔枝转运方法也藏在小说开头之处。
“倘若不想让它变味,可有什么法子?”
“你别摘下来呀。”
反复出现的这句对话,看似是阿僮在笑李德善,实际上暗示了转运之法。只要我们买荔枝的时候留心,就不难发现阿僮说是什么意思,我们常常买到的是挂在支上的荔枝啊!
但是仅是留枝对于唐朝而言,想保鲜转运还是很困难,因为毕竟就现代而言我们买的荔枝不仅有枝而且还是放在冰水里的。所以我就猜想,难不成要砍树?还真是这样。
还有那个胡商苏谅,这个人虽然帮了李善德很多忙,但是得知李德善未能满足他的要求后,在最后关头带着双层瓮离开了广州港也不足为奇。
早在第一次试验的时候,车队信息还没完全送回,他就急急忙忙跑来给李德善送吃的,还跟他说“出去转转,毕竟是敕封的荔枝使,经略府那边总不好太冷落”。其实,就是让李德善再去要五府通行符蝶的。
最后李德善被流放岭南,到了石门山阿僮的园子里,这和李德善刚来阿僮的园子时说想让夫人和女儿来岭南生活相呼应。后来不久,赵辛民路过此处告诉他安禄山起兵造反了,又和小说开头李德善、韩洄、杜甫三人议论安禄山有造反之心而唐玄宗浑然不知相呼应。
总之,这本书强推!
标签: